□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刘晓林
(资料图)
4月29日,“五一”假期第一天。上午9点,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队长丁正江来到招远基地办公楼,查看“透视山东”项目进展。
“‘透视山东’项目按照三维地质建模统一技术要求,开展焦家—三山岛地区地质、物探、化探、矿山开采、矿产地及矿区勘查等资料收集及数据处理,构建、研发模型,实现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为深部金矿找矿提供依据。”丁正江告诉记者,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已加班加点奋战了8个多月,预计今年6月可提交报告。
以前找矿,一把铁锤走世界,阅遍群山始见金。“如今,寻矿插上了智慧翅膀,找大矿、找好矿成功率更高了。”丁正江回忆说,刚工作时,深部找矿是困扰整个地勘行业的难题,特别是胶东东部,找矿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我们白天翻山越岭填图测量、下井编录,认真记录每一个地质点,详细绘制每一条地质剖面;晚上回到驻地整理资料、编制报告,一起探讨找矿思路、总结成矿规律。”正是凭着这股钻劲儿、狠劲儿,丁正江带着团队累计探获金资源量1500多吨,助推胶东地区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
“实践出真知,我们在长时间的野外工作中,提炼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技术方法,也想帮助更多地质人更好地开展工作。”说着,丁正江来到山东金矿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建设现场。中心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可实现岩心出入库预约在线管理以及智能化存储管理,还将集中展示金矿勘查成果和前沿技术方法。
中午12点,顾不上吃午饭,丁正江又匆匆赶到第六地质大队邹家岩心库,找到正在开展取样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华勇交流业务——
“岩心很有代表性,从浅部到深部控矿构造特征变化比较明显,矿物蚀变分带也比较明显。”
“端元成矿理论认识引入物理化学概念,在胶东金矿研究中也是一个创新。地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需注意数据的质量,成果有望提高矿体预测的精度。”
……
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理论研究,丁正江提出并精确构建了胶东中生代6个构造演化阶段及6个成矿期、2大成矿系统及2大成矿系列组合、3期斑岩成矿作用等新的基础地学和成矿理论认识,提出、论证并建立了黄铁矿碳酸盐脉型新类型金矿床式,研发了盲区、中深部、海域等复杂条件找矿方法技术。他主持参与的5项科研成果经鉴定分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今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们六队不仅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查等工作,还在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负责工程勘察与岩土施工。”下午4点,丁正江来到青岛东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为六队鲁地建设在职三十周年的老职工颁发荣誉奖牌。他说,见到为地质工作奉献青春的前辈们,很感慨、很振奋,要继续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