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滚动:劳动创造未来 民营经济关乎稳定就业关乎生活幸福感
2023-05-01 16:05:58 来源:新京报

文|张中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资料图】

五一劳动节,传递的是劳动光荣,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快乐的价值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18~24岁的失业率达19.6%,意味着每五个16-24岁青年人当中便有一个处于失业状态,就业形势严峻。与此同时,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趋缓态势明显。

2023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判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好转既不是新周期,也不是通缩,就是恢复性增长,保持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的清醒认识。

经济形势严峻就会影响就业,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幸福感。

只有能够比较充分就业,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劳动者在五一劳动节才会感到开心,才会享受难得的放松!

失去工作会影响生活幸福感,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无疑,经济形势严峻就会影响就业,不少人会被迫“毕业”,找工作变得困难。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工作,也就没有了在就业岗位上的劳动,肯定会影响生活质量,幸福感。

从目前的经济指标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也才3%,中小企业、规下企业的状况有待改善,而这些企业占据90%以上中国企业的数量,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活力所在,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就业所在,关系着千千万万户家庭的生活,更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可见,中国的内需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经营得如何。如何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活起来、动起来,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年初,福建、贵州、内蒙古等多地领导密集表态企业家是自己人,对国企民企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国企民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毫无疑问,恢复和发展经济,增强市场主体的安全感和信心至关重要。而这其中民营经济对稳增长、稳就业、恢复与扩大消费又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何恢复民营企业的安全感和信心?

要恢复和发展经济,恢复和增强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安全感和信心。

首先要重视法治制度的建设,要切实落实依法治国,保护企业家和公民的权利和财产不受侵犯。要对这次疫情期间公然违法侵犯公民的权利和财产的机构和个人,无论单位性质,无论级别高低,都要依法予以追究,这样才能恢复对国家法治制度的信任。

二是政府要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预期,杜绝出台对行业带有自杀效果、颠覆企业信心的大幅度摇摆的政策。政府要帮助恢复和建设严重破坏的市场,帮助市场主体恢复信心。政府要从疫情防控无所不能、包办一切中退出,缺乏法治意识的各级官员,一定要认识到政府“合法伤害权”对国家、社会和企业带来的伤害。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主体增强安全感,在市场中逐渐恢复信心,发挥企业家和大众首创精神。

这些会让企业家感到更踏实,更符合法治精神,效果也才会更好,更持久。只有民营经济活跃起来,经济才能好起来,经济大盘才能真正稳住,就业需求才会明显增加。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