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官窑”,收藏的潜力股,价格已悄然走高!
2023-05-28 04:57:56 来源:域鉴

晚清官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纵观近几年艺术市场,明清宫廷艺术品一直是被众藏家追捧的对象。其华丽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明清时期皇室追求极致的艺术品位,使得此类艺术品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收藏佳品。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藏家沉浸在追捧清三代的热潮中,认为晚清的官窑瓷器因国运衰退而不如前朝。其实,在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可谓达到晚清最高水平,有藏家早已开始涉足晚清官窑瓷器精品的收藏,亦有业内人士称,清中晚期官窑瓷器有望成为艺术市场潜力股。

▲清嘉庆 粉彩花卉盖罐

成交价:2,012,500元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

| 咸丰 |

咸丰(1851~1861)期间,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英、法等列强的觊觎。

加上朝政腐败,致使社会动荡,生产凋敞,制瓷业愈加衰落。

尤其是在咸丰五年(1855)时,景德镇御窑厂曾在兵火中被毁,此后基本上停烧。

因此咸丰一朝的制瓷数量极其有限,传世品极为稀少,已不是瓷器主流的青花瓷也为数不多,均小而精。

▲清咸丰 青花缠枝莲纹盘 (一对)

▲清咸丰 广彩开光人物花鸟纹大碗

| 同治 |

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

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

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 “大雅斋” 楷书款及 “天地一家春” 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 “永庆长春” 红彩楷书款。

▲粉彩荷花鹭鸶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光绪 |

光绪年间,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因此在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

此时的官窑器中,既有 “吉祥如意” 款的西式 餐具,还有承袭前朝形制的仿青铜器的祭器。

▲清光绪 紫金釉碗一对

▲清光绪 霁蓝釉胆式瓶一对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盘

总体看,光绪年间的瓷器胎体比同治时坚细,釉面以青白色为主,粉彩色泽新艳,青花大有复古康熙之意。

| 宣统 |

宣统朝的官窑则少而精良,耿宝昌先生曾经将其概括为 “造型与前朝规格一致,仍为传统的形制,只是胎体比以前轻薄,器形亦大,比前朝规整”。

▲ 清宣统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通高50.5cm,口径22cm,足径20.7cm

宣统朝虽历时 较短,可景德镇御窑依然延续光绪时期传统瓷器的烧造风貌并有所进步,所烧造的御瓷颇为精良, 因此宣统御窑器的特点是工艺精致、形制端正、胎釉纯净、彩饰工 整。

▲ 清宣统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

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光绪官窑为何位居晚清瓷器之首?

这与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复兴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

自嘉庆始,清廷国力日衰,窑务废弛。由于经费十分紧,加之人工原料费用逐年增长,故而官窑质量大不如前,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战争,御器场被焚毁,直至同治初年才重建。

▲清光绪 粉青釉杏圆贯耳瓶

在经历了咸丰年间激烈的战乱,十年的停烧之后,景德镇官窑器的制作风格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同治、光绪、宣统的官窑器有许多相似之处。光绪年间烧造的官窑器数量十分巨大,传世品亦极为丰富。

▲清光绪粉彩安居乐业图盘一对

▲清光绪粉彩榴开百子图盘

▲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卉佛字纹碗一对

同治光绪在位期间祭典、大婚等活动较多,加之国力有了一定的恢复, “同光中兴” 的格局使得清廷有充足的财力烧瓷,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间曾多次为慈禧寿辰烧制瓷器,制作水平极高,在晚清瓷器中鹤立鸡群。

▲ 清光绪 黄地粉彩福寿纹碗

▲ 清光绪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杯一对

不仅囊括前朝的各个品种,而且有所创新,独具清雅精致之风,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丰富的多,凡是康、雍、乾时期有的较高档的品种,光绪时期都有仿制。

其中仿康熙、乾隆的精品已经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堪为晚清中国手工制瓷的巅峰之作。

| 清光绪 御制松石绿地“大雅斋”灵仙祝寿大缸 (一对) |

北京保利2021秋拍

成交价:460万人民币

此外,光绪时期的粉彩瓷器烧造量非常大,品种及传世品都极为丰富,多承袭传统形制,其胎体较薄,成型工艺较好,釉质细腻均匀。

釉色过渡较为自然,再加上浅绛彩瓷器的逐步流行,也对粉彩瓷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体呈现淡雅别致的风格。

▲清光绪 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

▲清光绪 粉彩百蝶纹瓶

▲清同治 粉彩夔凤纹碗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晚清官窑器也会和清三代官窑器一样,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收藏价值。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s: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行业新知识、新资讯,关注“域鉴公众号”或下载“域鉴APP”,俯仰古今 共鉴时代藏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