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预披露一年多后,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港)的IPO申请近日获深交所受理,计划募资15亿元。尽管连续两年即2021年、2020营业收入位居本土分销商第一、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中电港在过去一年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尤其是手机市场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其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近四成,此时“闯关”主板上市,依然难掩“忧患”,包括报告期内平均高达80%以上的负债率、应收账款占比不断走高,同时,在消费电子疲软背景下,存货账面余额大幅攀升的同时存货跌价准备亦不断走高。
消费电子尤其手机市场疲软
(相关资料图)
去年归母扣非盈利大降近四成
过去的一年,国内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市场可谓寒冬凛冽,尤其是手机消费市场。多家媒体报道,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292万台,同比下降12.6%;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市场大盘。
在此背景下,在该产业链上的不少相关公司,在业绩预告中纷纷预估业绩下滑甚至预计巨额亏损,例如汇顶科技(603160)就发布了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也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00亿元至亏损9.00亿元。
作为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重要构件即电子元器件,正是前述中电港分销的核心产品。据中电港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并且,报告期内,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在 99%以上,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与此同时,2022年上半年,中电港的前五大客户包括小米、公司 M、传音、公司 N、公司 O,销售金额分别为14.76亿元、11.56亿元、10.01亿元、9.41亿元、8.8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88%、4.61%、3.99%、3.75%、3.51%。另外,笔者注意到,小米还曾作为中电港2019年度的前五大客户的第一客户,销售金额为20.5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11.93%。
可见,中电港分销的电子元器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比重不低,或受该市场消费寒冬影响不小。招股书显示,中电港2022 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829.54 万元,较 2021 年度下滑-35.88%,主要原因系2022 年受俄乌战争、疫情等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电港在招股书提及,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是当今一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核心部件。电子元器件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消费电子、通讯系统、工业电子、计算机、汽车电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电子元器件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增速等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上下游供需平衡,进而对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报告期内负债率均值超80%
期末应收账款占比不断走高
报告期各期末,中电港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 75.82%、83.00%、88.13%和89.98%,均值80%以上,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并且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不断走高。
对此,中电港在招股书中提及,主要系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对分销商的资金实力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的需要,加之公司目前融资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资金需求通过银行借款解决,因此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若未来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或公司不能及时取得银行贷款,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负债具体构成方面,报告期内,中电港的合并短期借款分别为35.83亿元、66.43亿元、96.95亿元、157.76亿元,节节攀升;流动负债分别为52.85亿元、98.53亿元、171.97亿元、223.00亿元;长期借款,分别为4.90亿元、4.70亿元、6.80亿元、6.70亿元。报告期各期末,负债总额分别为57.76亿元、103.25亿元、179.04亿元、230.0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中电港的流动比率为1.41倍、1.24倍、1.16倍、1.13倍;速动比率分别为1.00倍、0.97倍、0.55倍、0.63倍,其中的债务压力显而易见。
对于高额的负债现状,或系制约中电港进一步发展的隐患。根据招股书,这次中电港冲刺主板上市所募集的15亿元,其中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将使用3.88亿元募集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负债不断走高的同时,报告期各期末,中电港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走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中电港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26.47亿元、38.32亿元和 44.57亿元和 90.92亿元。中电港表示,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主要系公司营业规模较大所致,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5.41%、14.72%、 11.61%和 18.11%(年化后)。
中电港提及,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质量良好,账龄 6 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在96%以上,应收账款发生大规模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若未来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各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不断攀升
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持续上升
对于分销商而言,有存货在所难免。根据招股书,中电港存货主要为各类电子元器件,主要由在途物资、库存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等构成,其中在途物资系公司向供应商采购的在途电子元器件;库存商品系公司采购的尚未销售的电子元器件; 委托加工物资系公司为满足客户对定制化产品及产能管理等需求,委托外部厂商用于加工定制化产品的晶圆、板卡等。
报告期各期末,中电港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22.39亿元、27.54亿元、106.95亿元和114.67亿元,存货账面价值占各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28.44 %、20.70%、51.27%和 43.68%,可见存货账面余额大幅走高。
中电港给出解释,公司主要下游客户为具有较大产量规模、知名度较高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由于上游原厂的生产供应周期往往与下游客户的生产需求周期不匹配,为保障电子元器件供 给,公司会结合市场情况、客户需求预测、上游原厂交期等信息,提前向原厂采购、备货。
中电港坦言,如果未来出现公司未能及时应对上下游行业变化或其他难以预料的原因导致存货无法顺利实现销售,且存货价格低于可变现净值,则该部分存货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中电港的存货周转率整体出现大幅下滑。报告期内,中电港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8.53次、10.02次、5.51次、4.37次。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不断走高,意味着跌价的风险也在走高。报告期各期末,中电港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0.73亿元、1.78亿元、 2.80亿元和 3.01亿元,金额呈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存货金额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而不断增加,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余额也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2019 年至 2021 年,中电港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分别为 3.26%、6.47%、2.61% 和 2.62%,同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和 4.28%、4.37%、3.45%和 3.29%,2020 年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为 2020 年存在个别备货金额较大的物料因客户未提货或技术更迭导致手机市场需求下降,市场价格出现下跌,公司对前述物料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减值准备。
另外,招股书显示,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存货跌价损失,2019 年度至 2021 年度,发行人经营规模大幅扩张,存货余额持续增加,相应带来存货跌价损失呈增长态势。报告期内,中电港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0.34亿元、-1.21亿元、-2.07亿元、-0.11亿元。
中电港在招股书中表示,2022 年度公司积极控制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提高资产周转率及降低资金占有率,2022 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1,838.29 万元(约-15.18亿元),较上年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1,127.78 万元(约-47.11亿元)有较大幅度改善。
当下,疫情防控优化、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正逐渐归零。不过,鉴于中电港当前高企的负债、不断走高的存货余额等“隐患”,中电港上市“命运”如何,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