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市面上少有的售价接近百万元级的纯电汽车品牌,路特斯ELETRE近期频繁被曝与消费者“交恶”。
今年5月份以来,先是有车主列出大量证据称,路特斯将“试驾车测试车当新车卖”;几日后,又有车主反馈称,路特斯擅自更改了车尾风道的配色。
5月25日,在被湖北车主李先生投诉并要求“退一赔三”后,路特斯发布了《关于深圳李先生车辆交付投诉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承认将试驾车当作新车进行了交付,并就工作中出现的管理疏漏和人员失职予以致歉。
(资料图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高云鹏表示,作为新品牌,路特斯此次即便将其定义为“经销商行为”,也已因小失大。由此折射出,厂家对于用户权益的漠视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
路特斯承认将试驾车当新车卖
称已提供诚意方案与车主和解
花近百万元买的全新豪车,竟是一辆试驾车。近期,深圳一位路特斯车主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上述车主近日在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上的投诉显示,其在5月8日于武汉路特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车购车合同,后续在车辆交付过程中发现,新车的行驶公里数已达140多公里,行车记录仪中有70多条暴力测试和参与试驾活动的视频,且上过保险。对于车主这些疑问,4S店销售人员多次保证,该车辆是全新车辆,但未对140公里的行驶公里数作出正面解释。
随后,该车主表示,自己联系路特斯官方,对方称该车辆曾参与3月底路特斯官方在上海的试驾活动,并称车辆在官方活动中只做过静态展示,但无论是行驶里程、还是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均不支持这一说法。车主认为路特斯公司故意隐瞒车辆真实情况,并将路特斯汽车投诉至相关部门,要求路特斯官方对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退一赔三”处理,退还车辆实际支付金额96.48万元,并赔偿三倍罚款289.44万元,共计385.92万元。
根据路特斯中国发布的声明,经核实,其在车辆管理及门店交付流程中存在管理疏漏和人员失职,门店销售人员也存在对车辆信息审查不严、缺乏操作规范等实际问题。路特斯在声明中表示,已成立专项整改小组,防范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为李先生提供了诚意的解决方案,目前已达成和解。
有德系豪华品牌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一般车企新车在上市前后,会组织不同规模的内部员工、媒体等进行试驾体验。试驾车在活动结束后,一般会运到经销商门店,由经销商做展厅展车或到店客户的路试车,不会作为新车出售。
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总结“试驾车当成新车来卖”的案例,要么集中出现在百万元级以上的豪华品牌中,要么这些4S店普遍经营不善。“有别于普通车型,实力较差的4S店一般买不起一台专门的豪华车用来试驾,通常会选择用售卖中的车辆试驾,整备一新后隐瞒车况再当新车卖。遇到未上牌的豪华试驾车,就应留意提防。因为只要不上牌,在车管所那里就是新车,存在套利空间。”该经销商表示。
品牌初期内外问题连连
经营管理松散、产线工艺不足
除了此次交付出错事件外,路特斯近期还被指出存在其他问题,比如,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自行减配,将交付的ELETRE车尾两风道配色统一变为黑色,而原本的车尾风道配色是与车身同色的。
针对以上情况,路特斯在5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了颜色调整方案,并表示,颜色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路特斯品牌赛道基因,提升尾部风道的视觉张力。但对交付车辆取消门把的氛围灯、与发布官方图不符、座椅腿部夹紧功能消失、皮质后备箱垫变为绒毛材质等问题,路特斯官方未予回应。
“从4月初开始,路特斯内部已经开始更改车尾风道配色了。”有接近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车间的人士向外透露,路特斯官宣“改配色”的时间,实际上远远晚于生产部门接到通知的时间,车主接到的是一份滞后的公告函,关于改配色的决策,此前的确未通知车主。
上述人士表示,按照要求,路特斯涂装车间采用4道喷涂、3遍烘干的4C3B工艺,比多数车厂的涂装多了一道喷涂和一遍烘干。然而,ELETRE的尾部风道的工程结构复杂,多道喷涂、烘干的步骤设定,使得车尾风道普遍存在色差问题。
除了色差外,ELETRE经常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破磨损、变形凹坑、麻点焊点、间隙阶差、飞边毛刺、漆面杂质等多种瑕疵。以至于到了质量部,“每台车多多少少都能发现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包括售前售后、工程制造等多个事件集中爆发,以及路特斯选择性回应的背后,透露出路特斯转型正在遭遇瓶颈。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与产品和研发体系类似,路特斯的市场重心正全力倾向中国。按照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很可能贡献路特斯全球总销量的一半。资本运作方面,路特斯已经与特殊目的公司LCatterton Asia Acquisition Corp(LCAA)达成最终并购协议,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合并。
激进的目标设定和转型压力之下,路特斯的现状却是失误连连。对此,高云鹏认为,在急于进入资本市场想要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口碑和交付都是重中之重。但现在,对于想要通过ELETRE以及更多电动车型打开市场的路特斯而言,从内而外的各种问题,或将成为影响交付和品牌力塑造的严重阻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